農曆年底,新的農曆年要開始了,有些學員、朋友在年度計畫或是課後列 action item 時,有時不夠具體,無法刺激自己真的付諸行動。
這邊也分享一下,我一般是怎麼給自己立旗子的。
因為一般人習慣列 item, 而不是列 goal (類似 SMART)。
例如,「怎麼讓別人知道你具備哪些能力」,回答「養成持續輸出習慣」或「參加社群」,這些都是對的答案,但不容易刺激自己付諸行動。
我分享一下我的習慣,我立旗子一般是會有時間範圍/頻率,第一次行動的時間,第一次行動的主題/方式。例如
➀ 一週寫一篇 blog
➁ 「2/20」前要開始第一篇,關於「技術工作者的面試建議」,並「分享到商業思維社團」。
因為是「給自己」的 commitment, 不用跟別人比較,但要讓自己養成「具體」的習慣。沒達成目標,就覆盤之後再調整。
如果大家之後的變現模式是顧問,目標在那,預計多久以後希望可以達成,那樣的商業價值變現模式需要具備哪些條件,我還少了什麼,我預計「怎麼」補上這些前置條件。(所謂的”怎麼”不是只有做什麼,還有自己的實際行動計畫安排。
例如今年要到研討會分享2次,社群分享5次,讓大家知道我擅長的主題,讓自己能從研討會社群獲得更多連結跟反饋。
例如一年寫50篇相關主題文章,並鎖定在哪幾個曝光管道。(Facebook, Facebook 社團, LinkedIn blog, blog)
同時別忘了,多一點點心思,跟別人不一樣,有點獨特的特色或作法,一般對曝光很有效的。
舉例來說,我之前就一邊看一本《敏捷教練》的書,然後一邊練習《繪文字》的圖像筆記,最後筆記本的模樣長這樣。
一次學兩種技能,也因為「放慢」、「聯想」、「系統化」,讓原本的知識體系連結更加扎深。
而這樣的筆記其實很另類,不用多漂亮,但很不一樣。
SMART wiki: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SMART%E5%8E%9F%E5%88%99